1.在生命質量評價中,“角色功能受限”反映病人的
A.生理狀態
B.心理狀態
C.社會功能狀態
D.主觀判斷與滿意度
E.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狀態
2.有關結合酶概念正確的是
A.酶蛋白決定反應性質
B.輔酶與酶蛋白結合才具有酶活性
C.輔酶決定酶的專一性
D.酶與輔酶多以共價鍵結合
E.體內大多數脂溶性維生素轉變為輔酶
3.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終產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胺
D.肌酐
E.β-丙氨酸
4.有關生物轉化作用,錯誤的是
A.指非營養性物質在體內各種代謝轉變
B.氧化、還原和水解為第一相反應
C.第二相為結合反應
D.生物轉化可減弱毒性,也可增高毒性
E.生物轉化只在肝中進行
5.變性蛋白質的主要特點是
A.分子量降低
B.溶解性增加
C.共價鍵被破壞
D.生物學活性喪失
E.不易被蛋白質水解
1.【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角色是由社會經濟、職業、文化背景等因素決定的個人在社會關系中的位置,人的社會角色表現為擔當一定的社會身份、承擔相應的社會義務、執行相應的社會功能。角色功能常常因身體功能下降受到影響,包括主要角色活動的種類和數量受限、角色緊張、角色沖突等。角色功能受限不僅反映病人的生理狀態,而且還受心理狀態和社會生活狀態的影響,是反映生命質量的一個綜合性指標。
2.【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結合酶的催化活性,除蛋白質部分(酶蛋白)外,還需要非蛋白質的物質,即所謂酶的輔助因子,兩者結合成的復合物稱作全酶,對于結合酶來說,輔酶或輔基上的一部分結構往往是活性中心的組成成分。
3.【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體內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謝終產物是尿酸。
4.【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生物轉化:是指外源化學物在機體內經多種酶催化的代謝轉化。生物轉化是機體對外源化學物處置的重要的環節,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機制。肝臟是生物轉化作用的主要器官,在肝細胞微粒體、胞液、線粒體等部位均存在有關生物轉化的酶類。其它組織如腎、胃腸道、肺、皮膚及胎盤等也可進行一定的生物轉化,但以肝臟最為重要,其生物轉化功能最強。
5.【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蛋白質變性后的特點:
(1)生物活性喪失:蛋白質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質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與抗體、血紅蛋白的載氧能力等生物學功能。生物活性喪失是蛋白質變性的主要特征。有時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只有輕微變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喪失。
(2)某些理化性質的改變:蛋白質變性后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如溶解度降低而產生沉淀,因為有些原來在分子內部的疏水基團由于結構松散而暴露出來,分子的不對稱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擴散系數降低。
(3)生物化學性質的改變:蛋白質變性后,分子結構松散,不能形成結晶,易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質的變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質分子內部的結構被破壞。天然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是通過氫鍵等次級鍵維持的,而變性后次級鍵被破壞,蛋白質分子就從原來有序的卷曲的緊密結構變為無序的松散的伸展狀結構(但一級結構并未改變)。所以,原來處于分子內部的疏水基團大量暴露在分子表面,而親水基團在表面的分布則相對減少,致使蛋白質顆粒不能與水相溶而失去水膜,很容易引起分子間相互碰撞而聚集沉淀。
下一篇:最后一頁